纳米乳液渗吸驱油技术

技术简介

纳米乳液渗吸驱油技术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,纳米驱油剂含有有机溶剂和双子表面活性剂,形成的纳米乳液尺寸为10nm左右,注入地层时易进入纳米孔喉,增大波及体积,使地层中残余油自发乳化剥离,降低原油粘度,改善流动性,同时可解除水锁及有机物对渗流通道的堵塞,提高岩心渗透率,增加导流能力。该技术可用于单井注液吞吐、井组注水驱油、压裂前置增能驱油等。

技术特点

1 分子尺寸小,平均胶束尺寸在10nm。界面张力低,在0.05—0.3%的浓度范围内均能达到10-3mN/m 以下。 适应地层温度广,在20-180℃均可使用。用量少,一般设计用量为0.1%-0.3%。纳米乳液渗吸驱油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:

技术服务及成果

1 申请了发明专利2项。发表了学术论文2篇。发布了企业标准2项,制订操作规程1项。

应用案例

纳米乳液渗吸驱油技术在老井注水吞吐、老井注水驱替、老井重复压裂前置增能驱油、新井压裂前置渗吸驱油、集团压裂增能驱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。在新疆油田、胜利油田、大庆油田、长庆油田等完成了100余口井现场应用,平均单井增油超过1000 t,增产效果显著。该技术成为老井挖潜的有效方法,也为类似油藏的新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。
新疆采油厂选择同一区块条件相似的两口井进行注液吞吐产油试验,MaD471X井采用纳米乳液渗吸驱油技术,Ma461X井采用磺酸盐驱油技术。施工完成开井后,MaD471X井2天见油,自喷生产112天,产油363.8t,后转抽生产,累产油989.8t,累产液1718t,返排率14.88%;Ma461X井6天见油,自喷期115d,产油202.3t,后转抽生产,累产油518.5t,累产液1932.6t,返排率24.08%。对比表明,纳米乳液渗吸驱油剂技术返排率低、产油量高、驱油置换增油效果更好。